作为重要的绿色融资工具,今年以来,各银行机构积极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较去年全年呈“井喷式”增长。其发行大增背后的原因有哪些?要让绿色债券资金发挥更大作用,银行还需做好哪些工作?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不断深入。今年以来,各银行机构积极发行绿色金融债券,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14日,年内已有36家银行发行50只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合计达2626.57亿元,无论是发债机构数量还是发行规模都远超去年。2021年,仅有17家银行发行25只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合计为950.55亿元。
绿色金融债发行提速
从发债机构类型看,国有大行仍是绿色金融债发行主力。除中国邮储银行外,五大国有银行已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900亿元,三家政策性银行累计发行724亿元。其中,中国银行发行的300亿元2022年首期绿色金融债券为今年单笔规模最大;国开行年内已累计发行510亿元,整体规模最大。
中小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发债数量与发行规模提升明显。截至11月14日,年内已有27家城商行、农商行累计发行29只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累计达687.57亿元,较去年全年增长超两倍。2021年全年,共13家城商行、农商行发行17只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累计为284.55亿元。
对于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大增的原因,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近两年,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持续增长,一方面是因为政策的推动,《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为国内绿色债券支持项目及领域的统一和规范奠定了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绿色金融债券是一种成本低期限长的融资工具,因此受到包括国有大行、政策性银行等各类银行的积极跟进。
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除绿色债券外,绿色信贷也是金融机构支持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绿色贷款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截至三季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高于上年末8.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0.7%,前三季度增加4.88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4%。
从银行三季度数据来看,多数银行在三季报中均披露了绿色金融的发展情况。如截至2022年三季末,六大行绿色贷款余额共11.51万亿元,占我国绿色贷款的55%。从增速来看,六大行绿色信贷规模均有所上涨,其中,中国银行增幅最高达36%,增幅最小的储蓄银行也有25.11%。
金融机构服务绿色经济发展能力的显著提升,得益于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而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的背后,也离不开系列政策红利的支持。
2021年7月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正式实施,将绿色债券正式纳入考核范围,其评价结果也将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等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不断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正式施行,意味着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业务评价不再局限于绿色贷款,而是将内涵扩大至各项绿色金融业务,包括绿色贷款、绿色证券、绿色股权投资、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理财等。当前,银行机构面临的绿色评价更加严格,为了适应更大规模的绿色信贷投放,需要发行更多的绿色金融债券,从而扩充负债端资金来源。
不过,目前绿色金融债仍存在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在于百程看来,随着绿色金融债券规模上升,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要确保用于绿色领域,切实服务绿色发展。对银行来说,绿色信贷业务涉及领域广,技术性和专业性强,需要提升业务人员专业水平,把握绿色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发展趋势,识别相关风险,让绿色债券资金发挥更大作用。 彭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