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加速“离场”中。
日前出台的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明确提出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新十条”出炉后,多地多部门火速跟进,为跨地域人员流动“松绑”,全国多个机场也宣布不再查核酸和健康码。
疫情发生的几年内,由于不少地区实施行政区域内“应检尽检”,这给地方财政带来了极大的支出压力。随着核酸的“离场”,地方财政能否“喘口气”?
全面核酸检测经济账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10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上说,中国已经具备了强大的核酸检测能力,它表现在我们现在每天可以有1亿多管的单管检测能力,也就是说如果是1:10混检,一天可以检测十几亿人。
在强大的检测能力背后,是巨额的支出。
据了解,目前地方政府的核酸支出压力主要形成于2022年,其中的变化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诸多城市采用了“应检尽检”的核酸检测方式,二是核酸检测支出责任主体由医保转至地方政府。
2022年5月26日,国家医保局负责人称,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施意见》,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
这笔费用到底是多少?
根据安信证券研究报告,新冠核酸检测成本主要包括试剂耗材成本、上机成本、采样成本(含运输)等,其中试剂耗材是主要的成本优化空间,通过集中采购已经实现大幅降价。
核酸检测费用在各地略有差异。石家庄常态化的多人混管核酸检测,每个人需支付3.4元,宜宾为3.5元,贵阳为2.6元。
据浙商证券此前估算,常态化核酸检测带来8300万人/日的需求增量,按最低价2.6元推算,全国每天要为核酸检测花去超2.15亿元,2022年6月至12月的核酸检测总价或超460亿元。
一市级行政区防疫负责人透露,以该市为例,之前采用了一周两检的政策。仅市辖区一月核酸费用能达到数千万元,计算上下辖各县,月度核酸费用能达到上亿元。
企业应收账款压力
与此同时,不少地方的核酸检测费用都尚未向核酸检测机构支付。
多家核酸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的应收账款出现了大幅度增加。
今年上半年,谱尼测试、兰卫医学、凯普生物、金域医学四家公司,对应的应收账款分别为12.31亿元、20.35亿元、22.80亿元、70.99亿元,分别较去年上半年同比增加了123.56%、189.19%、106.13%、79.86%,前三季度的应收账款是同期净利润的3倍以上,谱尼测试则达到5.7倍。
据了解,目前在部分地区,核酸检测费用仍处于一种“悬停”的状态,即尚未结付给核酸检测公司,也未计入地方政府的预决算体系。
上述地市防疫政府负责人称,目前市区的核酸费用以及其他防疫支出都尚未向相关方结算,此外,鉴于疫情的突发性,也未在地方政府的预算中体现。
一位北方某市的财政负责人表示,疫情是动态的,财政资金难以提前准备,这也导致核酸的支出没有对口预算,只能暂时以欠款的形式存在。在他看来,目前地方政府和核酸公司之间也正在形成一种拉扯,双方最终可能会选择在现有账目基础上按照一定折扣的方式结算。地方财政压力待解
核酸检测费用到底由谁出,一直是一场艰难博弈。
在2022年5月26日,国家医保局正式表态,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将由各地政府承担之前,各地的买单方不尽相同。财政富足的上海、浙江等地,核酸检测费用支付分为两部分:如果是政府组织的核酸筛查,由财政全部兜底;医院里的核酸检测,可以医保报销。在一些地方,核酸检测费用由医保和财政共同买单。
在一些经济脆弱地区,医保资金筹集到了瓶颈,交保费的时间一再延迟。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部分地区降低了医保费率,当期基金收入已经受到影响。
而地方财政要补的漏洞太多。据了解,以上海为例,医院消杀这部分的抗疫物资,由财政拨款,而锐减的营收,财政也会补一部分。上海市某区政府人员称,“财政现在要去保核酸费用,还要保民生,日常政府物资,全都是免费的。收入只有那么一块,支出却在不停增加。”
地方财政收入正在面临诸如税费减免、土地出让减少等挑战,在这一背景下,防疫支出的账单更需妥善处理。
地方政府需要防疫支出不仅仅是核酸,华北一位地方财政部门负责人表示,该地面临着较多的疫情防控支出,其中方舱建设支出由专项债解决,但核酸检测费用、防疫物资费用均由本级财政负担,目前还未向采购方支付。
显然,对于正在“退场”的核酸检测,如何做好扫尾“清场工作”,还需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