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私募机构获取收益的难度提升,行业竞争压力加大。低迷市场环境下,部分私募主动求变,采取免收管理费等方式逆势拓展业务,引发各方关注。
近日,一家名为“弘源泰平”的深圳量化私募推出管理费和业绩报酬收费全免一年的限时促销活动。
私募免收管理费并非新鲜事物,今年以来已有多家知名私募推出过相关政策,背后原因各异。尽管这一动作被同业看作“砸人饭碗”而时常引发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私募行业降费的趋势已在隐现。
弘源泰平免收1年费用
“11月认/申购即享费用全免1年,额度有限。”在一家私募的产品宣传页上有这样颇为吸睛的促销字眼。
据了解,上述私募名为“深圳市弘源泰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核心策略为期货及衍生品策略,此次宣布1年费用全免的是该公司旗下CTA私募产品。中国基金业协会网站显示,弘源泰平成立于2015年9月,注册资本1620万元,公司管理规模为5亿~10亿元之间,全职员工人数14人。
公开资料显示,弘源泰平的核心投研人员均为清华、北大出身,履历颇为亮眼。其中,创始人文潇是北京大学数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金融数学硕士,曾任职于Ernst&YoungLLP纽约总部,从事衍生品定价交易模型开发应用等工作,覆盖全球范围股票、利率、商品、信用、外汇等各大类资产与衍生工具。文潇回国后加入中国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从事资产配置与量化投资研发工作,2016年迄今,创业组建对冲基金公司弘源泰平,带领团队研发适用于境内公开市场的投资策略。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17日,该公司旗下产品今年来整体收益为10.64%;2016年7月29日有业绩记录开始运行至今,成立以来收益为99.21%,期间历史最大回撤为-4.70%,发生在2021年11月。
“弘源泰平规模不大,从宣传资料看,这次只是部分产品推出了1年免费,看上去更像是促销的噱头,当然也可能是公司想尽快把规模做上去,好进大型渠道的白名单。”有业内人士分析称。
私募降费源自两大压力
私募降费的趋势,近年来已在业内隐现。仅在今年,就有多家明星私募陆续出台了免收管理费的措施。究其原因,主要来自投资业绩和同业竞争两方面压力。这一话题在业内颇为敏感,甚至有私募曾因降费招致同业质疑。
今年2月,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向投资人宣布,免收旗下累计净值1元以下产品的管理费,回到1元面值后再收取。但斌当时在内部工作群坦言,“这样免收管理费,公司收入会少近1亿元,这会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压力,但困难时刻,我们希望与客户一起共渡难关。”该消息一度在业内引起极大关注。
类似的情形还有敦和资管。敦和资管董事长施建军今年4月公开表态,会对单位净值低于1元的产品采取管理费或固定投资顾问费暂时性减收60%的措施。此外,量化私募希格斯投资在今年10月称,即日起免除旗下某系列所有产品为期半年的管理费。
往前追溯,去年幻方量化、景林资产、源乐晟资产等知名私募也都曾宣布过减免产品管理费或赎回费的举措。
“今年有部分私募免收管理费,其中大多数是公司产品业绩回撤较大、出于安抚投资人的考虑,看起来只是市场特殊阶段的特别举措。但必须看到的是,实际上从前两年起,就有私募开始主动调低收费标准,传统‘2+20’标准早已松动。比如,有些私募会在增加产品锁定期的同时,增设一定业绩基准,同时降低费率。”北京某私募人士称。
投资者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认为,长期来看,降费并不是私募机构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方法,私募机构更应该通过增强投研团队建设,来提升自身的投研能力,为客户的投资保驾护航。尤其是,投研团队建设本身就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更多希望私募收费能取之于投资者,又能用之于投资者,最终能给持有者带来良好的投资服务体验。与此同时,也不建议投资者以私募收费高低来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而更多应该从私募的长期业绩表现和自身投资风险偏好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来进行理性投资。(金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