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有六大行前三季度成绩单全部出炉。
作为上市银行的中坚力量,国有六大行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在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同时,交出了一份前三季度盈利整体增长、资产质量集体保持稳定的业绩答卷。根据三季报披露数据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集团口径,下同)突破万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6.47%。
那么,答卷中具体业绩如何?有哪些亮点?业内专家对业绩有何评价?
六大行合计实现净利润超1万亿元
2022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营业收入依旧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8413.76亿元,同比增长2.36%。
从营收规模上看,工商银行作为“宇宙行”维持了其领跑地位,尽管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微降0.10%,但营业收入突破7000亿元大关,达到7113.92亿元。而邮储银行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69.31亿元,同比增长7.79%,增速在六大行中保持领先。
资产规模方面,六家银行总资产规模较年初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截至三季度末合计总资产超160万亿元。
作为“宇宙行”,工商银行以39.55万亿元的资产规模继续领跑,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均突破30万亿元,分别达34.3万亿元、33.83万亿元。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资产规模分别为28.64万亿元、13.52万亿元、12.69万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7.17%、7.43%、8.81%。
盈利能力方面,据三季报披露数据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六大行归母净利润破万亿,合计约1.03万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6.47%。
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归母净利润均超过2000亿元,分别为2658.22亿元和2472.82亿元,同比增加5.56%和6.52%。邮储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738.49亿元,居于六大行末位,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达到14.48%,为六大行之首。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研报中分析,盈利表现上,考虑到上市银行整体存量包袱较轻、拨备有较大缓释空间,同时部分银行具有较强的资本补充意愿,上市银行三季度盈利增速具备有力支撑。
贷款增量创同期新高
多家国有银行还在三季报中披露了服务实体经济和中间业务相关数据,体现“头雁”作用及发展潜力。
从存款端看,六大行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除邮储银行外,存款余额增速均超过10%,工商银行增速最高,达13.80%;四大行贷款余额增速均超过10%,农业银行增速最高,达12.8%。
从贷款端看,今年以来,银行业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在三季报披露之前,10月16日晚间,六家国有大行齐发公告,披露了今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今年前三季度信贷投放情况。公告显示,今年前9个月,六大行共计新增人民币贷款超9.5万亿元。从整体贷款投放结构来看,制造业、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是主要投向,增速较高。
制造业贷款方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余额增速分别为37.5%、32%、约18%;绿色贷款方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增速分别为34.0%、32%、超20%(余额超2.5万亿,其他渠道披露)、36%、超25%;普惠小微贷款方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余额增速分别为37.6%、22%、35%。
三季报中,多家大行表示,前三季度的贷款增量创下同期新高,贷款总额较上年末增幅超10%。
细分来看,与上年末相比,五大行(中行未披露)公司类贷款合计增量约5.86万亿元,其中建行贡献2.17万亿元,截至三季度末该行公司类贷款为11.76万亿元,工、农、建也贡献超1万亿元;另一方面,五大行个人贷款合计新增近1.49万亿元,其中增量最多为农行的4472亿元。
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表示,结合社会融资情况看,国有行支撑作用增强,前三季度累计新增贷款贡献52.4%,单季三季度贡献度也提升至55%。在基建托底的大背景下,国有大行参与度逐步提升。预计四季度大行仍是信贷投放主力,配合各类稳增长政策对社融增长起到支撑。
专家: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前三季度,六大行加强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资产质量总体稳中向好。
截至三季度末,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分比为1.40%、1.40%、1.31%、1.40%、1.41%、0.83%,除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微升0.01个百分点外,其余均有所下降。而从绝对值看,邮储银行截至9月末的不良贷款率为0.83%,虽然较去年年末微增,但仍处于六家国有大行中最低位,资产质量持续保持领先。
拨备覆盖率方面,截至今年9月末,邮储银行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减少14.14个百分点,达到404.47%,成为国有六大行中唯一一家拨备覆盖率突破400%的银行;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302.65%,较上年末增长2.92个百分点;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拨备覆盖率均超过200%,分别为243.95%、206.80%。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因市场较为充裕的流动性环境,多数行业的多数企业融资难度不大,违约概率较小,银行资产质量稳定,而在房地产相关行业,因三季度房地产销售数据仍然较弱,对公开发贷方面不良可能仍有生成。
中金称,展望未来,因房地产政策已有见底,将持续关注不良生成拐点的到来。总体而言,考虑到对公开发贷仅占总贷款的约6%,一定幅度的不良生成带来的信用成本有限,同时考虑到银行持续加大的核销力度预计不良率仍然稳定,拨备覆盖率仍可维持较高水平。
“预计10月和四季度,大行仍是信贷投放主力,配合各类稳增长政策对社融增长起到支撑作用。”戴志锋称,一方面,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另一方面,加大对房地产融资的支持力度。
王一峰则指出,开发性政策性支持工具、各类专项再贷款和中长期低息贷款等三类政策工具支持下,基建、制造业等领域信用扩张确定性较强。同时,随着房地产供给侧和需求侧支持政策进一步加码,“保交楼”资金到位后有望加速施工进程,建安和竣工数据有望从四季度起有所体现,拉动地产后周期景气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