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亿元定增落地一年后,无锡本土唯一券商国联证券(601456.SH/01456.HK)欲再募资70亿元扩大业务规模。
10月13日晚间,国联证券发布公告称,定增有关事宜已获无锡市国联集团批复同意,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扩大信用、自营业务规模以及偿还债务。
值得一提的是,国联证券自2020年7月登陆上交所后,融资动作频频。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国联证券回归A股后,通过IPO、股权再融资方案已经募资71.11亿元,两次均加码其自营和信用业务。
如果此次定增顺利满额完成,国联证券将在自营和信用业务上投入资金约141.11亿元。
此外,颇受市场关注的是,2019年以来,国联证券在中信证券一批老将的加持下,其业绩一改此前颓势,2019年-2021年营收从16.19亿元增至29.67亿元,增幅达83.26%;2022年上半年,在多数券商业绩普遍下滑背景下,其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
70亿定增投向自营、信用业务
资料显示,国联证券成立于1999年1月,前身是无锡市证券公司,2008年5月改制,2015年7月登陆联交所,2020年7月31日在上交所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回归A股以来,国联证券资本动作频频。回溯公告,国联证券IPO募资20.21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19.38亿元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增加运营资金。
然而,国联证券在此后更改了资金使用用途,其中10.55亿元用于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等信用交易业务,6.16亿元用于增加自营业务的投资规模。
2021年2月,国联证券再抛股权融资方案,向35名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4.76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5亿元。
七个多月后,国联证券该次定增顺利落地,募资总额50.9亿元,占原计划募资规模的比例约为78.3%,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资净额50.24亿元。
需要关注的是,国联证券第二次募集资金仍然用在了扩大信用交易和交易类业务规模。此外,上述募集资金已于2022年上半年使用完毕。
9月28日,国联证券再发定增公告,半个月后的10月13日,国联证券收到控股股东国联集团对该定增预案的批复同意函。
根据公告,此次定增的股票数量不超过6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除10亿元偿还债务外,剩余资金将继续扩大信用和自营业务规模。
按照募资计划,其中20亿元将用于进一步扩大包括融资融券在内的信用交易业务规模,40亿元将用于扩大固定收益类、权益类、股权衍生品等自营业务。
若此次定增顺利满额完成,长江商报记者粗略计算,自国联证券回A以来,投在自营、信用业务的资金规模将高达141.11亿元。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包括国联证券已经完成的股权再融资在内,多家券商最近两年的定增募资多数不达预期。wind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今,以定增方式募资的券商中有约7成出现“募不足”情况。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浙商证券、中信建投、天风证券预计募资分别为72亿元、91亿元、128亿元,而实际募资金额在不同程度上缩水,分别为28.05亿元、38.84亿元、81.79亿元。
自营业务两年增长90.02%
国联证券作为中小型券商,虽然在2019年因基金投顾业务小有名气,但并未受到市场较多关注,其业绩也尽显颓势。
2016年至2018年,国联证券营收连续三年下滑,从18.37亿元降至9.90亿元;归母净利润方面,也从6.10亿元降至仅剩0.51亿元。
2019年,随着中信证券一批旧将的加持,市场开始对国联证券寄予厚望。这一年,也成为国联证券业绩的转折点。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5月,中信证券原财务负责人葛小波加盟国联证券,10月起任执行董事、总裁,财务负责人。华泰证券在研报中表示,2019年国联证券管理层更迭,公司经营表现显著改善,进入发展快轨。中信系高管团队加盟成为国联证券特色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从中信离职加盟国联证券的员工,包括中信证券原董事长王东明在内,已达两位数。
在此背景下,国联证券的业绩也一改此前下滑趋势。2019年至2021年,国联证券实现营收分别为16.19亿元、18.76亿元、29.67亿元,同比增长63.62%、15.87%、58.11%,呈快速增长态势,两年时间增长83.2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1亿元、5.88亿元、8.89亿元,同比增长930.57%、12.76%、52.36%。
2022年上半年,国联证券的业绩依旧逆势上扬。今年上半年,在券商整体业绩下滑的背景下,国联证券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保持高速增长,分别实现12.74亿元、4.37亿元,同比增长12.71%、15.37%。
分业务来看,国联证券定增资金的投入带来了自营业务快速增长。根据财报,2019年、2020年、2021年,国联证券在自营业务方面实现收入分别为4.31亿元、4.70亿元、8.19亿元,两年时间增长90.02%。此外,信用交易业务方面,国联证券在上述各期分别实现收入2.86亿元、2.35亿元、3.15亿元。虽然国联证券也在信用业务方面投入较大,但效果并不显著。
到2022年上半年,国联证券的自营、信用业务分别实现营收3.08亿元、1.64亿元,同比增长14.45%、17.99%,受证券市场下跌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市场大部分券商。
此外,国联证券自营和信用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83.15%、94.41%,远高于其他三类业务。财报数据显示,国联证券的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投资管理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35.12%、20.70%、42.39%。
除了持续加码的自营和信用业务,葛小波在2021年的业绩说明会上,还表达了对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视——要将公司打造成高净值客户、中小银行与私募的优质金融产品提供商,成为市场上有影响力的财富管理专家。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财富管理业务是国联证券的营收主力,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为3.75亿元,占比29.43%,高于其他四类业务的占比;自营、信用业务占国联证券上半年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4.18%、12.87%。(见习记者潘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