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股多年,亚泰集团(600881.SH)将要失去东北证券(000686.SZ)这一“现金奶牛”。
公告显示,亚泰集团拟将其持有的东北证券不超过30%股权出售给长春市城市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发集团”)。长发集团与亚泰集团同受长春市国资委控制,并持有亚泰集团3.38%股份。以7月26日东北证券收盘价计算,其30%股权对应市值约为49亿元。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亚泰集团持有东北证券30.81%股份,为后者第一大股东。这就意味着,本次交易完成后,长发集团或将取代亚泰集团,成为东北证券第一大股东。
对于经营效益极为糟糕的亚泰集团而言,此次资产出售实际上是为帮助公司缓解当前的资金压力。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15年至2022年上半年,亚泰集团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36.74亿元。
但出售东北证券这一优质金融资产之后,亚泰集团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依旧存忧。2021年,亚泰集团因参股东北证券取得的投资收益高达5亿元。
而对于东北证券而言,实力更为雄厚的长发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或将增强公司的资金和资源实力。今年上半年,因资本市场波动,东北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4.03亿元,同比减少17.90%;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减少70.61%。
长发集团或成最大股东
7月26日盘后,亚泰集团披露,公司拟将其持有的东北证券不超过30%股份出售给长发集团,本次签署的协议仅为意向性协议,交易能否顺利实施存在不确定性。
此次交易的受让方长发集团为亚泰集团的关联方。公告显示,长发集团是亚泰集团控股股东及实控人长春市国资委的独资公司,且长发集团目前直接持有亚泰集团3.38%股份,因此本次交易将构成关联交易。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亚泰集团为东北证券第一大股东,持有后者7.21亿股,持股比例为30.81%,但其中有4.55亿股处于质押状态,占其持股的63.11%。换言之,若亚泰集团最终出售30%股权给长发集团,东北证券第一大股东将发生变化。
截至7月26日收盘,东北证券股价6.97元/股,总市值163.13亿元。若亚泰集团出售30%股权,此部分资产的市值约为49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笔资产出售,或将在极大程度上助力亚泰集团保壳。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以建材、地产、医药三大产业集团和金融投资为核心的亚泰集团,近年来业绩表现不佳。2015年至2021年,公司仅在2017年扣非净利润为盈利,累计亏损金额31.59亿元。
亚泰集团预计今年上半年将续亏5亿元至5.8亿元,扣非净利润则亏损5.15亿元至5.95亿元。换言之,近七年半时间内,亚泰集团扣非净利润将累计亏损超36.74亿元。
在此期间,金融投资成为亚泰集团的重要业绩支撑。除了东北证券之外,亚泰集团还持有吉林银行8.98%股权。2021年,亚泰集团因投资吉林银行、东北证券分别产生投资收益1.78亿元、5亿元。
不过,本次资产出售将补充亚泰集团流动资金,优化其资产负债结构,并助其聚焦主业转型升级。
截至今年3月末,亚泰集团资产总额544.12亿元,负债率高达71.05%。不过,在失去所持东北证券绝大部分股权之后,亚泰集团后续将如何维持可持续盈利能力,有待考证。
二季度盈利4.66亿环比扭亏
资料显示,东北证券前身为吉林省证券公司,2000年经过增资扩股成立东北证券。2007年,A股上市公司锦州六陆实施重组,以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东北证券,东北证券得以借壳上市。
一直以来,东北证券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公司无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本次交易完成后,长发集团将成为东北证券第一大股东。
与亚泰集团相比,长发集团的综合实力更强。据长发集团官网介绍,公司总资产达到2258亿元,净资产1221亿元,已发展为吉林省规模最大的地方国有企业集团。
此外,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东北证券前十大股东中,第二大股东吉林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第十大股东吉林省投资集团均为国资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11.8%、0.67%。
作为一家全国性综合类券商,不可否认的是,东北证券是亚泰集团投资的一笔较为优质的资产。根据中证协排名,2021年,东北证券的净资本、营业收入在全行业中分别排名第38位、28位,一直处于行业中上游水平。
近年来,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提速、市场活跃度提升,东北证券盈利能力逐年提升。2019年至2021年,东北证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9.69亿元、66.1亿元、74.78亿元;净利润10.07亿元、13.33亿元、16.24亿元,连续三年增长。
不过,今年年初资本市场的波动,对东北证券也造成了影响。一季度,东北证券实现营业收入7.99亿元,同比减少38.38%;净利润由盈转亏至2.59亿元。
日前,东北证券披露业绩快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0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90%;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减少70.61%,公司经营业绩同比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证券投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业务收入下降所致。
以此计算,今年第二季度,东北证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6.04亿元、4.66亿元,环比均有明显改善。(记者 蔡嘉)